2010年12月13日 星期一

波波之旅DAY 9‧拉脫維亞首都里加

從立陶宛維爾紐斯出發,大約兩個半小時就到拉脫維亞 Latvia 邊境,同屬申根公約國,車行呼嘯而過,不須停車驗證。 里加 Riga 曾為中世紀重要的「漢薩同盟」城市,是三小國中最大、也是最現代化的海灣城市,素有「小巴黎」之稱,


一進城就感受到大城市特有的節奏,擁擠的車陣、玻璃帷幕高樓、跨(道加瓦)河大橋等迎面而來,現代感驚鴻一瞥後,我們要探訪的是1997年被 UNESCO 列入文化遺產的舊城區。
從14世紀初建的里加城堡,現為總統府,開始舊城區徒步之旅~~
三兄弟之屋,緊緊相依偎的中世紀民宅,有其特殊的外觀,依建築年代,白色是大哥15世紀,二哥黃色17世紀,綠色小弟18世紀,現在則是建築博物館。

後院牆壁上,歪斜不對稱的窗戶頗有拙趣!看到牆面右下方又露出一角內層建築結構了嗎?珍視歷史、尊重自我定位的國家是多麼地寶貝「老」與「舊」啊!
13世紀的聖雅各教堂,哥德式尖塔上有一個老鐘喔~
瑞典門,僅存唯一的古城門,是1698年瑞典統治時期防禦城牆的遺跡,後來城門上蓋了棟房子,現在是建築師協會所在地。右方的建築山牆有優美的弧線造型。

火藥塔,18個瞭望塔倖存的一個,現為戰爭博物館
貓之屋
1909年,一位德國富商,想加入「大基爾特」商會卻被拒絕,一怒之下,蓋了這座豪宅,特意在兩邊的屋塔放上兩隻發怒的貓,把高高翹起的尾巴對準大基爾特之屋,為此,雙方纏訟不休,後來貓還是被轉了方向。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,也因之成為有名的觀光景點。


大基爾特之屋,就是惹貓生氣的房屋啦~~^^
常常「用力」看美景的 Joyce 發現,精緻典雅的建築街景中,也有幽默創意的小細節,讓人會心一笑~~~

里加大教堂
波羅的海地區最大的教堂,從13世紀起一直扮演主教座堂的角色,多次翻修,建築風格揉合了文藝復興、巴洛克和哥德式,歲月滄桑,風采依舊。尖塔頂端有一隻風向雞,自中世紀以來,是居民仰賴的生活標誌。


教堂內的管風琴在1881年建造,共有6718根管子,是當時世界最大的管風琴,為此作曲家李斯特還寫了首合唱曲《讚頌上帝》,可惜管風琴正在維修,且照片拍得不甚清楚。彩繪玻璃倒是值得欣賞。


巴洛克式的木雕講道壇,已經過三個半世紀的歲月了~
教堂中庭的小花園 ↓


教堂迴廊展出的古文物中,有隻「退休」的風向雞~~^^

風向雞
中世紀時,里加是漢薩同盟的會員之一,港口貿易興盛,居民非常仰賴風向,把風向雞兩側分別漆上金色和黑色,以辨別風向,城裡大多數建築屋頂上都有一隻閃閃發亮的風向雞,驕傲地堅守崗位、恪盡其職,成為里加特有的城市標誌!

黑人頭之屋,由一群海外年輕單身商人組織的「基爾特」同業行會,信奉黑人守護神聖摩里西斯,行會所在地即稱為黑人頭之屋,

14世紀的原建築,連同對面的市政廳全毀於二次大戰,1999年重建後像隻浴火鳳凰,斑斕燦麗,光彩奪目!


廣場中央的羅蘭雕像,是正義和自由的象徵,二戰期間週遭建物全毀,唯這尊雕像獨活!Joyce 想:正義 = 刀槍不入?
從市政廣場仰之彌高的聖彼得教堂,是里加最古老的教堂,尖塔高達127公尺,塔尖也有鍍金風向雞喔!
拉脫維亞自由廣場,中央的自由紀念碑建於1935年,深刻描繪出當年拉脫維亞人民所渴求的國家主義,紀念碑頂端立著一尊自由女神,雙手高舉的三顆金星,代表拉脫維亞三個歷史區域 ─ Kurzeme, Vizeme, Latgale,是拉脫維亞自由、獨立和主權的重要象徵。

新舊城交界處的小公園以及國家歌劇院~

晚餐後,飯店對面還有幾家營業中的小商店,賣些飲料水果雜貨等,帥哥老闆有著迷人的笑容,一雙電眼漾著笑意,回答幾個女生的嘰嘰喳喳東指西問,最後還送一個白色南瓜給沒買東西的我們,東方女子的魅力無遠弗屆呀!呵呵~~^^


波波之旅DAY 9 ~ 99.10.15

下周一預告,新藝術建築之旅、西谷達古城雪景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