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8月8日 星期三

葡西行旅十一‧馬約卡島

好一個如詩如畫的馬約卡島~ 
四月陽春大地鋪滿了紫黃粉白的小野花,淡蜜色石屋錯落在碧鬱起伏的山崖間。這麼美麗的小島竟給了蕭邦和喬治桑一個潮寒冷酷的冬季,病魔纏身、不被祝福的愛情,伴隨著霪霪冬雨蠶食身心,是他創作《雨滴前奏曲》的心境吧~
美麗的小島也是米羅最後的歸宿,米羅選擇外婆和妻子的故鄉創作、終老,在世外桃源島域自由地耕耘,揮灑藝術靈思之泉,孕育出如太陽般炫目的果實
馬約卡 Mallorca 是巴利亞利群島最大島,西元前二世紀駐留過羅馬人,903 年來過摩爾人,1229 年亞拉岡國王海梅一世奪回,1276 年海梅二世建立馬約卡王國。豐富的文化遺產之外,氣候溫煦、風光秀麗,潔白的沙灘滑落地中海湛藍中,是藝術家所追尋的夢田,也是歐洲人最愛的度假天堂。這兒也是 Camper 鞋的故鄉喔~ 

法德摩薩 Valldemossa,坐落在蒼鬱崎嶇的茂林山谷間,山居歲月寧謐低調,好似自外於天下事,卻是許多藝文家尋找靈感的避世桃源
春陽寫意,隨手把夾道的金色懸鈴木綴貼在藍天上~
卡修森修道院,1310 年建,曾是海梅二世的皇居,1399 年捐給修道院,翠綠色的尖塔下有過一段舉世矚目的插曲。
1838 年冬天,一對愛侶為了養病及逃避巴黎閒話相偕到此
四號房,蕭邦賃居的三房套間就在古舊的修道院迴廊一隅
簡樸而雅致的陳設仍維持原樣,展示畫像、樂譜、手稿等
用最愛的 Pleyel 鋼琴,在這兒譜寫出多首前奏曲、詼諧曲~
蕭邦和喬治桑像。喬治桑在此寫下《馬約卡之冬》一書,刻毒批評馬約卡人,以此反擊他們的嫌棄與疏遠。然而,本書卻是小鎮的暢銷書~
花園小陽台擁抱著清麗的山野村色,但恐怕那個冬季是難以擁抱、徹骨的雨雪紛飛吧~
索列爾 Soller,被包圍在滿山橘林、杏花林中的小港灣
小小港口懶洋洋地曬在日光下,小艇隨風蕩漾不時擾了那份慵懶的靜謐~
古色古香的窄軌木造電車,叮鈴叮鈴大搖大擺而過,原本是用以運送柑橘,現在變身為觀光小火車。

島東部是特殊的石灰岩地形,形成不少鐘乳石洞。最大的是龍洞Coves del Drach,長1200公尺,深度達地下25公尺。
隧洞裡是一片茂密的石柱森林,千奇百怪的石筍、鐘乳石好像從遠古潮濕的眠夢中甦醒,光影交錯,幻化出光怪陸離的模樣。
photo by Feeling
隧洞盡頭赫然是一張如鏡的地底湖,神秘悠遠的氛圍恍如潛入絕靜的水底,聽不見身周人語。半圓形劇場已經聚集不少人,突然,唯一的幽暗光源也滅了,萬籟俱寂... 忽聞遠處悠悠樂音,一葉扁舟輕巧巧地漂了出來,串串光點牽引出小舟樂隊,鋼琴、大小提琴流瀉著優美婉柔的樂曲,緩緩滑過,音符隨之...  
在圓形大鏡池,四重奏共鳴著音樂的美好,而後折返,奧芬巴哈的《船歌》裊裊響起,舟隊迤迤然漂去,不知是消失在漸弱的琴音中,還是消失在遠遠的黑暗中?只知覺回音在己心迴盪,惶惶然追隨過去,但如雪泥鴻爪,了無痕跡可循.....
音樂會結束後,搭乘小舟輕盪湖面,欲尋遺落的音符不得~

貝爾維 Bellver 古堡,修建於 14 世紀初的環形哥德式堡壘,有四座各指向四方的塔樓,是個兼具防禦性的皇居碉堡,18 世紀後一度成為流放政治犯的監牢。現為歷史博物館,展示考古文物。
罕見的圓形城堡,主體外圈有一道防禦性壕溝
圓形迴廊光影之美~
位居島的制高點,可掌控來自海、陸敵蹤,視野無敵~
首府帕爾馬 Palma,駐留過羅馬人、摩爾人的老城區自是有其流風遺韻,可也有清新的新藝術風格建築點綴其中~
主廣場,環繞著 600 高齡的老屋樓,黃外牆綠窗扉古風洋溢,經常舉辦的各種市集、活動為老城注入了鮮活朝氣。
哥德式帕爾馬主教座堂,13 世紀建,左側是阿爾穆戴納宮
阿爾穆戴納宮,原摩爾人宮殿,1309 年改建為馬約卡王宮,現為軍隊司令部所在。
大教堂的哥德式正門精雕細琢,拔高直上雲霄
教堂內部結構高聳而輕盈,巨大的玫瑰窗和彩繪花窗灑落繽紛的彩光,明亮開豁,無愧於「光之教堂」的稱號。
金碧輝煌的小禮拜堂無不雕鏤精緻、粉飾富麗
悲傷聖母禮拜堂 Chapel of Our Lady of Sorrows
1903 年高第接手因地震損毀的教堂翻修及採光工程,包含燭台、吊燈、玫瑰窗、鑄鐵圍欄等,尤以皇家禮拜堂主祭壇充滿了濃厚的高第風格。
風格強烈的鑄鐵聖體傘,沒見過懸吊式的吧~
革命性的創新設計最終不被保守的教士們接納,1914 年只好放棄,回巴塞隆納去一展抱負。
皇家禮拜堂後方的聖三一禮拜堂則奉厝著海梅二世父子的雪花石棺
聖餐禮 Holy Eucharist 禮拜堂,裝飾著馬約卡藝術家 Miquel Barceló 2001 年的黏土繪畫作品:大海的果實和土地的果實,表達對聖餐禮的頌讚,使古老的教堂似乎吹拂著陣陣大自然的清風~

米羅基金會,米羅的舊居和工作室。1956 年已成名的米羅遷居馬約卡,圖一處不受干擾、平和的創作家園,一留 27 年,創作出大半最成熟、經典的作品。1983 年米羅去世後依其遺願改為美術館。
建築群分為三區:主館 Moneo Building、夢想工作室 Sert Studio、工作坊 Son Boter主館 1992 年改建落成,作為基金會行政總部及美術館。
驚豔於透薄的大理石窗,自然的紋理與色流像是光的舞台,為簡潔的展廳綴飾內斂和諧的華麗~
感謝張大哥說明,不同塊的大理石磨平、接合、防漏以及顏色的渲染,在在都是精巧的技術。
透過大理石窗,柔和的自然光灑落,以如沐、孺慕的情懷和米羅對話~
庭園裡,幾件雕塑自在地徜徉在綠意之中~
夢想工作室,米羅為實現藝術夢,委由好友 Josep Lluis Sert 設計融入地景 1957 年落成,是米羅創作生命最後的舞台。室內原有許多畫作畫架畫具和一些米羅收藏的用以發想的物件。可惜整修中,殘念呀~
夢想工作室背面
沿著陡峭曲折的階梯小徑向上爬,美景盡收眼底
柳暗花明,一幢 18 世紀的村舍出現眼前,米羅工作的延伸站,作為陶藝和雕塑的工作坊,也是米羅靜思的獨我空間~
photo by Ted Chang
牆壁上留著米羅的炭筆素描和雕塑草圖,彷彿還感受得到藝術家的心跳~
陶藝半成品似乎還等待著主人回來賦予它完整的生命

告別流連了三天的小島,腦海中猶迴盪著隨輕舟遠去的琴音,飛回本土畢爾包~

*          *          *          *          *

﹝附記﹞ 
法國作曲家奧芬巴哈的《船歌》是其歌劇《霍夫曼的故事》中之一詠嘆調,描述威尼斯美麗的夜晚,旋律優美抒情。
想聽嗎?→GO
 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